记者日前从邹平市供销社获悉,2025年以来,该社助农销售农产品近7000万元。目前,4个县级综合集配中心、17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和178个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构成了辐射率达90%以上的网络,形成了链接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完整流通格局。
邹平供销县级集采集配中心是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枢纽,该社投资1亿元,建成总占地10万平方米的日用品、农资、冷链、烟花爆竹集采集配中心,并依托全国总社、山东省供销社供应链平台及公司,配备信息化处理设备30余台套,配送车辆50余台,整合日用品、快递、物流资源辉煌优配,提升集采集配水平,实现县域内货物24小时配送全覆盖。现在全年集采集配交易额超2亿元,直营网点配送率达到100%,加盟网点配送率超过50%。
该社依托遍布16个镇街的供销超市,按照“一站多能、综合服务”原则,做强乡镇中转服务支撑,升级改造17处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站,服务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米,持续拓展服务功能,配套日用品超市、农资超市、电商服务中心、快递收发等功能区。优选网点,设置明集、长山等镇级配送中转站8个,结合当地特色农副产品,收购村民种植的新鲜农产品,进行农产品原地初加工,成为助推本地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抓手。
该社通过加快终端服务网点的打造,推动村级商超下沉工程,设立178处村级供销服务社,破解农村消费“不便利、不安全、不实惠”难题,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买好货,买放心货。今年以来,依托农村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配套服务中心等载体,新增4处村(社区)服务网点,重点保障米面粮油、生鲜熟食等高频刚需产品供给,并赋予一定应急保障属性,融入一刻钟便民服务生活圈。同时,在村级网点配备专业化冷库等保鲜设备辉煌优配,满足短期存储需求,减少农产品损耗率近10%。
在打造全供应链过程中,邹平市供销社积极建立基层供销社与村“两委”构建紧密连接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,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综合服务。高新街道徐毛村供销综合服务社是村集体以500平方米闲置资产入股、供销社负责商品配置及运营管理的两者共建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,双方拟定合作协议,明确权责义务,年底按照比例分红。这一服务项目既帮助村集体盘活闲置资产,减少重复投入,实现各方资源整合利用。又便于供销社深入农村、了解产品优势,设立“邹供优选·邹平好品”展销专区,集中收购、展示、代销本地农副产品。韩店供销社、好生供销社等5家供销社则是通过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,开展土地全托管服务,整合分散地块,并依托先进农机具,提供全托管服务,以更精细的作业,助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。上半年已新增托管服务2000余亩。
为使农户、农民摆脱卖难买贵困境,供销社不断健全产销对接网络,积极开展产销对接、基地直采,破解农产品信息不对称、供需失衡问题。今年以来,依托经合联超市公司、邹供电商公司、润供商贸公司等社有企业,组建助农直采小分队,前往各镇街探寻优质货源,探索“订单种植”,帮助农户打通产销信息壁垒,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,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的随机性、盲目性,推动农业生产走向标准化、科技化、绿色化和生态化。截至目前,已深入开展30余场次农产品调研及市场开拓。
邹平市供销社党组书记、理事会主任张传尧介绍说,全链条供应链的构建,在于充分发挥了组织体系和流通网络优势,优化了利益联结,实现了与群众利益的共享。目前,已整合系统内35家供销超市、46家农资直供点,组建“日用品集采联盟”“农资集采联盟”,上游对接生产端,以规模优势减少流通环节,增加议价能力。下游对接消费端,动态调整采购品类,保障供应产品品质。系列举措使供应的农资产品让利10%以上,生鲜产品让利5%以上,让群众得到真实惠。
记者 耿悦 通讯员 王丹 报道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